Tuesday, February 19, 2019

中国越南战争40年:华侨吴喜来从越文老师到中英翻译

1978年年底,中越边境战争前夕,31岁的吴喜来和丈夫带着3个年幼的孩子,乘搭火车从越南首都河内抵达中国广西凭祥。一家人就这样加入了1970年代从越南出逃的百万船民大潮。

当时,从河内到凭祥每隔3天开出一班国际列车。他们一家离开后,又开出了一班列车,然后这条线路就停运了。她听人说,中越两边都把铁轨撬翻了。

华侨后代

出生在越南的吴喜来,祖籍是广东省南海县西樵镇民乐社草尾村。她用标准的国语一字一字清楚地说出自己的祖籍所在地时,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。

1938年,日本侵华战争制造南京大屠杀后,吴喜来的祖父带着全家定居到山青水秀的越南南定省。

中越战争40年:从颂扬英雄主义赞歌到艺术禁忌
不应该被遗忘的战争
北越上校回忆:越战,解放军和美国战俘
中越关系分析:越南人眼里的中国
“我很幸运,从小就是一个幸运儿。爷爷和父亲很快就安顿下来,很快就赚到了钱,我们全家搬到华人街,这样我从小就读的是双语制(越南语、汉语)的华文学校。”

吴喜来回忆说,她的家庭是“保守的海外华人大家庭”,家人们在外面可以说越南话,但是回到家中关上家门,全家必须说母语广东话。

1968年,21岁的吴喜来从越南河内师范大学越文系毕业,在中学教越文。1977年年中,她在河内的一所中学担任高中语文教师。

“好好的,不知为何河内火车站每天都聚集很多华人。每天我们都听到有人离开的消息。有一天,我专门到火车站去看了看,一看就心寒,真是人山人海。我们华人一见面,天天就是谈出走这件事。听了真的很恐慌。”

吴喜来说从历史角度来看,印尼排华事件,对在越南的华人有很坏的影响。“我们留下了一个很沉重的阴影。我们老是害怕:千万别像印尼那样。”

排华恐惧
实际上,印尼排华事件只是越南华侨害怕的一个外因。在越南国内,从1960年代中期越共与中共的分歧开始,到1970年代中期越共实现国家统一,越南国内不断变化的政局对华人造成直接的冲击。

1975年,越南战争结束,越南共产党推翻了亲美的南越政府,统一了全国。取得全国政权后不久,越共政府承认华人在抗美和国家统一过程中所作的贡献,曾发出令华人安心的“对华侨十大政策”。然而,越共在中苏交恶中选择了苏联,随即废弃了华侨政策,使华侨的生命和财产失去了保障。

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吴喜来的亲人和朋友纷纷离开越南,也让她和丈夫终于决定离开。40年后,她在伦敦回忆起当年,感慨地说:“我们人啊,虽然是高等动物,但是也有动物的本能,像其他大小动物一样,有蝴蝶效应,要扎堆,要随大流。”

海上逃难

吴喜来一家在广西凭祥短暂停留,然而前景仍然很不明朗。面对大规模涌入的越南华侨,中国政府决定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安置到全国各地的农场。从来没有务农经验的吴喜来和丈夫,担心无法应对农场的生活,决定继续出走。他们从凭祥乘车到了广西港口城市北海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